资讯

全球传播与可持续发展夏令营 | 全球视野与绿色未来——武汉大学暑期学校点燃国际学子热情

“我在斐济、澳大利亚都参加过暑期学校,但武汉大学的暑期学校实在太不一样了!我要回去告诉我的大学和朋友,让更多同学来参加!”在武汉大学2024年全球传播与可持续发展暑期学校的尾声,来自斐济的Viliame同学表达了他的感慨。

武汉大学全球传播与可持续发展暑期学校于7月3日至26日举办,吸引了来自斐济、斯里兰卡、越南、老挝、乌兹别克斯坦和美国的22名留学生,与24位武汉大学本科生共同参与。该暑期学校通过学术课程、小组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形式,为学员提供了一个了解并传播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7月3日,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纪莉老师带来了暑期学习的第一讲“如何理解全球可持续发展传播的重要价值”。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当前国际传播格局中的“西强东弱”现象及其带来的问题,并以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新闻为例,生动对比了不同国家媒体对全球发展议题的报道,揭示了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领导的全球发展议题时存在引导偏见和歪曲事实的现象,得到了来自多国学生的共鸣。她还介绍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及其对全球尤其是亚洲发展的重要意义,启发学员思考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最后,纪莉教授邀请学员自我介绍、分享学习心得,组建学习小组,共同开展后续学习与讨论。

图1 新闻与传播学院纪莉教授正在授课

随后的课程中,学生们跟随塔什干国立经济大学教授库尔达舍娃·泽博(Kuldasheva Zebo),从经济视角深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及其在发展中国家增长战略中的应用。

图2 库尔达舍娃·泽博教授正在授课

鄱阳湖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易清通过鄱阳湖湿地保护工作项目,展示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方面的实践经验。英国拉夫堡大学协理副校长,欧洲科学院院士约翰·唐尼(John Downey)教授讲解了全球媒体如何报道热浪这一公共议题,分析了媒体在形塑全球共识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美国圣克劳大学教授彭增军则和同学们讨论了如何在全媒体时代讲好新闻故事,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多样化的技能和敏锐的洞察力。

“课程中的‘如何报道亚洲’课程让我耳目一新。”学生们表示,通过Kalinga Seneviratne教授的讲解,他们了解到西方“看门狗”式新闻理论的局限性,并探索了以东方传统思维为基础的新闻传播新方式。Kalinga教授进一步讨论了“结构性暴力”的问题,呼吁记者们关注经济体系中的不公,同时从亚洲地区的文化背景出发,在新闻报道中促进可持续发展。

走出教室,学生们参与了多次实地调研,近距离了解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纪莉教授鼓励学生们将传播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生态保护行动。7月10日,学生们参观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了解非政府组织如何推动长江大保护行动。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利民与学生展开座谈,向学生们介绍了基金会运行的主要项目,并鼓励学生们广泛参与环保公益,实现生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图3 学生们在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

次日,学生们走访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文化遗产数字研究中心,学习前沿科技在全球人道主义救援和文化保护中的应用。此外,在纪莉教授的带领下,学生们还参观了湖北省电视台湖北国际传播中心(HICC),学习现代传媒的运作模式和国际传播的新趋势。学生们积极参与新闻制作和播报的实践,体验面对镜头的感觉。来自越南的黎庆铃同学表示,这次参观激发了她对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关注和思考。

“这是我第一次来亚洲,这段经历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还让我对国际合作克服可持续发展挑战有了更加乐观的认识。”来自美国的亚伦·凯佑( Aaron Kyle)说道,“期待着与我的新国际友人一起运用所学知识为中国和亚洲服务,并为架设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尽绵薄之力。”

7月18日,学生们走访了东风岚图汽车厂,深入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新发展及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学生们从工程师那里了解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优势及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应用,见证了中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上的具体努力。

图4 学生们参观岚图汽车工

7月25日,在纪莉教授的组织下,武汉大学的同学和留学生们共同拍摄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视频作业。这些视频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实践,展现了学生们的创意和努力。学生们分成小组,围绕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服装品牌、武汉市民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传播方式,以及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成就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意拍摄。课程的最后,参与暑期学校学习的同学们也获颁了证书。

图5 纪莉教授和Kalinga老师为老挝的Linthone同学颁发证书

暑期学校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留学生们对此次经历充满感慨。他们表示,这次暑期学校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沿知识,还通过与来自世界各地同龄人的交流,拓宽了视野,建立了跨国友谊。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亲身体验了武汉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关怀。来自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的学生本努卡(Benuka Senadheera)表示,暑期学校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扩大了他们对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挑战的理解。他希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图6 纪莉教授和Kalinga老师及全体学生

这次暑期学校活动得到了CGTN、《北京周报》、湖北电视台和武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武汉大学的暑期学校活动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难忘且富有启发性的经历,还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的典范,展示了青年在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积极贡献。在这里,每一次交流都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每一次体验都是对中国精神的深刻领悟。46位学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旅程的开始,更是他们与世界对话、与未来握手的起点,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