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环境新闻观察|东盟推动碳税事件深度剖析
- 青新地球
- 2025 年 05 月 07 日

三月环境新闻速览

2025年3月15日至2025年3月31日,全球环境治理呈现出多元化景象:中国加速煤炭市场改革,推动林草资源保护与新能源发展,通过建设碳市场、生态恢复等举措应对气候变化。美国积极转型环保政策,于地方层面推进绿色能源使用,国家层面推动法规建设。马来西亚推进碳税政策,抵制美国石油开采扩张,聚焦能源转型与减排,虽面临脱碳挑战,但环保行动逐步强化。

焦点事件:东盟推动碳税征收

据泰国《曼谷邮报》近日报道,泰国在碳税征收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计划针对石油产品征收每吨200泰铢(约合5.94美元)的碳税。近年来,越来越多东南亚国家拟征收碳税。因此,本期环境新闻观察将聚焦于东盟推动碳税征收一事进行深入分析。
事件背景
1. 气候危机倒逼。东盟10个成员国碳排放量在全球总排放量中所占比重为4.9%,按国家和地区来看排在第六位。异常气象和海平面上升对东南亚等地区造成的影响较大,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未来或将遭遇严重经济损失(《南洋商报》《参考消息》《日本经济新闻》报道)。
2. 国际贸易压力。东南亚国家大多为出口外向型经济体,欧盟此前宣布,自2026年起正式启动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来自环境监管宽松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东南亚国家为提升本国企业应对碳关税时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征收碳税的方式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3. 自身发展需求。征收碳税鼓励企业寻求更加清洁的绿色减排能源技术和相关产品,有助于促进东南亚国家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东南亚各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参考消息》报道)。
东盟主要国家碳税政策
1. 泰国。泰国政府于2025年3月内正式启动碳税征收,针对石油产品(如汽油、航空燃料)按每吨200泰铢(约5.94美元)的税率征税(《南洋商报》报道)。
2. 马来西亚。在2026年之前对钢铁和能源行业征收碳税(《参考消息》报道)。
3.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最早或将在2025年内实施碳税。印尼2021年制定法律,规定每吨碳排放量征收3万印尼盾(约合1.8美元),但政策实施时间多次推迟(《参考消息》报道)。
4. 新加坡。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早征收碳税的国家,自2019年起开始征收碳税。2024年初,新加坡新碳排放税率生效:在2025年之前,年碳排放量超过2.5万吨的企业每吨需支付25美元的税款,在2019年至2023年,该项税款为每吨5美元。(《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媒体报道
对于碳税政策,东盟内部不同国家媒体呈现出了差异化的态度倾向。其中,马来西亚媒体在认可碳税环保价值的同时,更多聚焦企业负担与实施挑战,反映政策在商业利益与环境目标间的权衡困境;而泰国媒体则全面支持政府政策,突出其战略设计(如税负转嫁、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机制,塑造积极减排形象,淡化潜在经济冲击。


分析员认为,此举措将促使相关业者寻求更节能的生产方式,以减少碳排成本。(《南洋商报》报道)
https://www.enanyang.my/%E8%B4%A2%E7%BB%8F%E6%96%B0%E9%97%BB/%E5%A4%A7%E9%A9%AC%E8%BF%88%E5%90%91%E4%BD%8E%E7%A2%B3%E7%BB%8F%E6%B5%8E-%E5%93%AA%E4%BA%9B%E4%BC%81%E4%B8%9A%E7%AB%99%E5%9C%A8%E9%A3%8E%E5%8F%A3%EF%BC%9F%E5%93%AA%E4%BA%9B%E9%A2%86%E5%9F%9F%E6%88%90%E8%BE%93%E5%AE%B6%EF%BC%9F
“我们已缴最多税,盼政府理解企业困境,给予盈利空间,而非持续增税。面对沉重压力,企业如何创造更高收入?”(《南洋商报》引马来西亚厂商联合会总会长丹斯里苏添来)
https://www.enanyang.my/%E8%B4%A2%E7%BB%8F%E6%96%B0%E9%97%BB/%E5%8E%82%E8%81%94%E4%BB%8A%E5%B9%B4%E5%89%8D%E6%99%AF%E8%B0%A8%E6%85%8E%E4%B9%90%E8%A7%82-56%E4%BC%81%E4%B8%9A%E9%A2%84%E6%9C%9F%E6%94%B6%E5%85%A5%E5%A2%9E%E9%95%BF
“碳价的制定不会影响工业部门的成本,也不会影响零售油价。”(《曼谷邮报》引泰国财政部副部长 Paopoom Rojanasakul)
https://www.bangkokpost.com/business/general/2944335/thai-cabinet-approves-carbon-tax#:~:text=The%20cabinet%20on%20Tuesday%20agreed,Deputy%20Finance%20Minister%20Paopoom%20Rojanasakul.
中国媒体对东盟碳税政策则主要持积极支持态度,既认可其环境与经济转型价值,也通过技术合作、绿色金融和区域规则协调深化双边关系。同时,中国强调需兼顾公平性,呼吁国际社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东南亚推进引入碳税,在绿色转型领域有望吸引更多ESG相关投资,为东南亚国家绿色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人民日报海外版》引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阿明)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pc/content/202503/27/content_30064422.html
当前,东盟即将启动《204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致力于建设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体;而中国正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阔步前行。中国和东盟经济互补性强,实现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是双方共同追求。(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报道)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03/25/WS67e203e8a31008317a2ae6d7.html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国际社会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即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历史责任,相比发展中国家更有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能力来应对气候变化,应率先应对气候变化。(《人民日报海外版》引刘阿明)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pc/content/202503/27/content_30064422.html
日本媒体也对东盟开征碳税事件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其态度呈现出审慎支持的倾向。日本一方面肯定了东盟应对气候变化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则认为东盟的碳税政策可能面临诸多挑战。但总体而言,日本也相信东盟虽面临困难,但仍会持续推进相关举措,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东南亚国家如今开始引入碳税,是因为该地区对脱碳必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日本经济新闻》报道)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GS240WL0U5A220C2000000/
自2026年起,欧盟将全面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该机制实际上对来自环境监管松懈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在这样的框架下,东南亚高排放企业在向欧盟出口时可能会面临不利影响。(《日本经济新闻》报道)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GS240WL0U5A220C2000000/
中国和欧盟正在加强环境监管,尽管东南亚可能会从确保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放慢脱碳步伐,但不太可能退缩。(《日本经济新闻》引日本国士馆大学教授助川诚)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GS240WL0U5A220C2000000/
欧美国家对于近期的东盟碳税调整关注较少,但在此前,部分媒体也曾关注到新加坡的碳税政策。这些报道肯定了新加坡在碳定价与绿色金融上的创新,认为其碳税政策兼顾了减排目标和外资利益,增强了新加坡的全球气候行动影响力。

这些变化将有助于引导私人资本流向生产部门,创造更高回报的需求,推动企业深入开展业务,并减少负面外部性。(路透社引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可持续投资与创新平台亚洲主管Neil Mascarenhas)
https://insight.thomsonreuters.com/sea/business/posts/singapore-is-driving-transition-toward-net-zero-amid-broader-sustainability-and-esg-push-say-officials
国际关系影响

1. 发达经济体与东盟的竞合关系深化
东盟通过碳税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接轨,避免出口商品被双重征税,增强对欧贸易竞争力,但也可能因减排标准差异引发后续争议。同时,美国对东南亚加征单边关税,叠加碳税压力,也迫使东盟联合声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呼吁通过WTO框架解决争端。
2. 东盟区域一体化与气候治理话语权提升
碳税推动东盟探索区域碳市场建设,协调成员国差异,以统一立场增强国际谈判话语权。作为全球第六大碳排放区域,东盟主动推进碳税打破“发展中国家依赖发达国家减排”的传统叙事,其政策实践可能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落实,为新兴经济体提供参考。此外,通过绿色债券发行增长吸引ESG投资,东盟正强化其在全球绿色金融中的角色,试图从规则追随者转变为规则参与者,提升气候治理影响力。
3. 全球供应链与地缘经济格局调整
碳税可能推动高碳产业向监管宽松地区转移,而美国关税政策加剧供应链分散化压力,例如半导体巨头在东南亚的布局可能因政策不确定性调整策略。同时,东南亚通过碳税吸引ESG资本,与中、日、韩在新能源领域竞合,重塑区域经济格局。
作者总结

本次“青新地球”读书会详细梳理了2025年3月15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中、美、马的环境新闻,并对东盟推动碳税这一事件展开了深度剖析。其中,关注东盟环境政策的调整与推进,对于深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以及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东盟身为全球第六大碳排放区域,在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承担着关键角色。而推动碳税政策,正是东盟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步,彰显出该地区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
尽管在实施碳税政策时,东盟面临着平衡企业负担与环保目标的难题,但长远来看,这一政策将成为助力东盟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吸引绿色投资的有效手段。在全球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的大背景下,东盟在推动碳税政策的过程中,积极加强区域合作,将有助于提升其自身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话语权,为全球绿色转型进程贡献重要力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郑智颖 黄思雨
指导老师|纪莉教授
